查看原文
其他

柴火灶、农家菜!梅村这家饭店37年坚守山里的味道 | 池州味道

池州新闻
2024-09-07

种菜喂鸡、劈柴生火,

在望梅楼,每当炊烟升起,

柴火灶上烹饪出的一道道土菜,

仿佛具象化了记忆里的乡愁。



望梅楼是一家饭店的名字,位于贵池区梅村镇新村社区。由于221省道穿街而过,从上世纪80年代起,新村社区过境客流密集,街道人气旺盛。街上这家有着37年历史的饭店,一直用传统的柴火灶烹饪美食,备受顾客青睐。 

 

今年78岁的李茂潮是土生土长的梅村人,年轻时在当地农机厂、木材厂上过班。1987年,李茂潮和妻子承包梅村食品厂的房子开起饭店,取名为梅村食品厂饭店,主营餐饮和住宿,同时还经营豆腐、猪肉等生意。“我们制作的就是本地土菜,因为赶上好政策,所以生意很好。”李茂潮回忆道。

三年后,距离原饭店不远处的空地上,一座两层的楼房完工。“这栋楼是梅村街上第一个用于开饭店的楼房。”1990年初夏,崭新的望梅楼饭店开张,李茂潮随即又送儿子李兵前往合肥学习专业的厨师技术,不久后,李兵成为饭店的大厨。


时隔20余年,记者仍能从宽阔的窗户和色彩讲究的地板等处,看出这座楼房当年的气派。30平米的大厨房里,最显眼的是两口锅的灶台,一口锅煮饭,另一口锅炒菜。饭店里的每个人都有一个习惯,闲下来就去看看灶膛里的柴火是否需要添置。



临近中午,炊烟从楼顶升起,灶膛里噼里啪啦点燃旺盛的炉火,李兵在妻子王文平的配合下,开始制作菜肴。“我们家用柴火灶这么多年,已经习惯了,没想过用煤气灶。”两人在灶台前忙碌着,他们觉得在农村开饭店,要赢在实惠,柴火灶烧菜火劲大口味好,而且大锅受热面积大,能一次制作足够多的分量。


柴火灶会制作哪些特色菜呢?“其实就是顺应四季,田地里长什么就做什么,因为梅村的物产丰富,光凭豆腐干,就能制作出10余种菜肴。”面对记者的提问,王文平接过话茬,她说,来望梅楼的顾客,都习惯先去厨房看看当季食材,选择要吃的菜肴,春天吃竹笋、蕨菜等山珍,山上到处都是;夏天吃鱼虾,产自梅村境内龙须河的沙鳅,以农家土制辣椒糊调味;秋冬则是肉类为主的锅子,柴火和炭火慢煨出热腾腾的烟火气。


“在我们家能吃到‘儿时味道’的红烧肉。”王文平骄傲地介绍,这口“老味道”源自他们家自己养的黑猪。黑猪喂食,主要是用自家菜地里的老菜杆子和山上的野菜煮熟,配以米糠搅拌。在制作红烧肉时,使用的酱料也是自家豆子制作,再用柴火灶慢炖,香味扑鼻,每一口都是记忆中的味道。


不止是红烧肉,望梅楼的老母鸡汤,食材也是自家饲养,或从周边村民家收购。“确保每一道菜里的每一样食材,都是新鲜的,很多菜品并不是城里的厨师不会做,而是必须到山里就近吃。”在他们看来,自家的饭店开在梅村,才是烹饪出令大多顾客满意美食的关键。


梅村自古以来盛产木材、茶叶等,“老梅村”的街道上,曾有过不少企业和单位。岁月流转中,望梅楼迎来送往,几十年坚守的同一种味道,为许许多多的人留下难以忘怀的记忆。“很多人年轻的时候在这边工作,吃我家的饭菜,后来退休了还会回来尝尝,是我们的老朋友。”李兵告诉记者,全家人的生活,已然和饭店、顾客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,他们用不变的味道,守护着这些情结。


“没有什么大愿望,就希望全家人在一起,把菜做好。”李兵夫妇在望梅楼里结婚,孩子也在这里长大,提到未来,他们希望,以“望梅”为名,用山里的味道,留住顾客们舌尖上的享受,更盼望自己的家乡越来越好。


《池州味道》专栏已推出

《炉火“突”锅子,池州人的冬日情怀 | 池州味道》

《妈妈的味道,池州人的儿时记忆 | 池州味道》

《那些红棚子大排档,如今“藏”在池城的大街小巷

 | 池州味道》

《池州这家乡村小餐馆,凭啥火了30年?

| 池州味道》

《古镇年味浓“锅”里话团圆 | 池州味道》

池州殷家汇有家饭店,挺火!| 池州味道

特别说明:本专栏不收取任何费用



池州市传媒中心全媒体记者:汪玉 通讯员:吴晓晨

修改于
继续滑动看下一个
池州新闻
向上滑动看下一个

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

文章有问题?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